SpaceX“星舰”首飞失败,或将影响美国重返月球|世界快资讯
SpaceX“星舰”首次发射失败。
据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等多家美媒报道,当地时间4月20日,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星舰”从得克萨斯州起飞,执行首次轨道级测试飞行任务,但升空不久后爆炸。
“星舰”首飞虽然失败,但是SpaceX团队及其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仍然认为,此次发射能够为下次测试带来有用经验。
(资料图)
事实上,“星舰”曾因技术问题推迟首飞,首飞之前的测试也并非一帆风顺。外界分析认为,“星舰”的研发进展将影响美国的阿尔忒弥斯计划。
SpaceX“星舰”下次测试需获美联邦航空局批准
据SpaceX官网介绍,“星舰”这一“史上最强”运载火箭高120米,直径9米,比SpaceX现有的“猎鹰9”和“猎鹰重型”运载火箭更大。这种可回收再利用的火箭旨在将人和货物送至地球轨道、月球和火星等,每班火箭载荷能力超过100吨。
按照计划,“星舰”将在飞行约3分钟后与助推火箭分离,达到轨道速度。它的首次飞行测试不会完成完整的近地轨道,如果成功,它将在地表上空约150英里处飞行,进入被认为是外太空的高度,最后在夏威夷附近的太平洋上溅落。整个飞行预计仅持续90分钟。
当地时间2023年4月20日,美国得克萨斯州,SpaceX“星舰”执行首次轨道级测试飞行任务失败。图/视觉中国
但这次首飞测试却以爆炸解体的方式告终。据外媒报道,SpaceX“星舰”在发射三分钟后,“超重型推进器”部分似乎未能分离,在高空发生爆炸。
尽管“星舰”首飞以失败告终,但SpaceX方面仍表示祝贺。SpaceX在社交平台上发文称,“祝贺整个SpaceX团队完成了对‘星舰’激动人心的首次综合飞行测试!今天的测试将帮助我们提高‘星舰’的可靠性。”
SpaceX首席执行官马斯克也在社交媒体上表示,“祝贺SpaceX团队发射令人兴奋的星际飞船测试,这为几个月后的下一次测试发射学到了很多。”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道指出,SpaceX“星舰”试飞项目将需要再次获得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的试飞许可证才能进行下次尝试,但相比4月20日的首飞测试,预计下次尝试要获得试飞许可证会更容易。
原型机经历多次爆炸,SpaceX“星舰”才得以首飞测试
此前,SpaceX“星舰”因增压问题推迟首次发射。
4月14日,SpaceX的“星舰”试飞项目获得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批准,原计划17日在得克萨斯州执行首飞。但在起飞前不到10分钟,SpaceX宣布取消发射,之后报告了助推器存在增压问题。当天,马斯克在推特上发文称,“一个增压阀似乎被冻住了,所以除非它很快开始运转,否则今天不会发射。”
实际上,在进行首飞之前,SpaceX“星舰”的测试过程就一波三折,其原型机曾发生多次爆炸。
“星舰”多年前就开始进行测试,拥有不少原型机,包括Starhopper、SN5、SN6、SN8、SN9、SN10、SN11和SN15等,其中数台原型机在测试当中直接爆炸。追溯到2021年,SpaceX“星舰”原型机“SN10”就曾在飞行测试中发生爆炸。
虽然SpaceX今年2月已成功进行一次“星舰”火箭推进器的地面点火试验,不过还未曾以火箭搭载飞船的“全配置”形态试飞过。
“星舰”的研发进展将影响美国重返月球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正在进行的”阿尔忒弥斯“计划,意图在时隔半个世纪之后重返月球,这一目标能否实现,一定程序上取决于“星舰”的研发进展。
去年进行的“阿尔忒弥斯1号”任务经历了一波三折,原定于2022年4月份进行的发射在遭遇雷击、液氢泄漏、飓风等一系列问题后,推迟至11月中旬才成功发射。
2022年11月16日,执行“阿尔忒弥斯1号”任务的美国新一代登月火箭“太空发射系统”(SLS)发射升空。SLS将没有载人的“猎户座”飞船送入月球轨道进行绕月飞行测试。2022年12月11日,“猎户座”飞船返回地球。
NASA计划在2024年进行“阿尔忒弥斯2号”任务。这次任务将把4名宇航员送上月球轨道,但不会登陆月球。不久前,NASA公布了参加此次任务的宇航员名单。
按照计划,“星舰”将出现在“阿尔忒弥斯3号”登月任务中。据《纽约时报》此前报道,在“阿尔忒弥斯3号”任务中,“太空发射系统”和“猎户座”将把4名宇航员送至月球轨道。但NASA没有制造自己的着陆器,而是计划依靠“星舰”飞船登陆月球。
NASA在2021年与SpaceX公司签订一份价值29亿美元的合同,让该公司为“阿尔忒弥斯3号”任务开发和建造月球着陆器。着陆器将与月球上方的“猎户座”飞船对接。两名宇航员将前往着陆器,前往月球南极地区,在月球表面停留近一周。
在“阿尔忒弥斯3号”任务之前,SpaceX公司须进行一次无人驾驶测试,以证明其安全可靠性。由于NASA在“阿尔忒弥斯3号”任务中,除“星舰”以外,没有其他的月球着陆器方案,若“星舰”飞船的研发出现问题,可能破坏整个“阿尔忒弥斯3号”任务。
新京报记者 朱月红 陈奕凯
编辑 张磊 校对 杨许丽
标签: